新闻动态
>

新闻动态

新闻公告

您所在位置: 首页 > 新闻公告 > 新闻动态 > 正文

新闻 | 纳光电子前沿科学中心何琼毅教授、方一奇同学荣获第十八届王大珩光学奖

发布时间:2022-05-09 20:34 编辑:lky  
供稿 审核

2022年5月,中国光学学会第十八届王大珩光学奖揭晓。中心何琼毅教授获中青年科技人员奖,2017级博士研究生方一奇获学生奖。

中青年科技人员奖:何琼毅

何琼毅,北京大学博雅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量子光学与量子信息理论研究,围绕量子纠缠基础研究的关键科学问题——纠缠的判定与度量,从特殊拓展到普适、微观延伸至介观、两体突破到多体,给出了一系列可操作性强且实验可测的判据和度量方法;其中,对量子导引的一系列原创性研究在本领域具有较高影响力和显示度。同时,提出的量子存储保真度判据、定义的平面压缩态及其实现干涉相位精密测量方案、多体量子导引存在判据和分配约束原理、利用传递可分态建立多方量子导引方案、利用多模量子导引远程制备非高斯态等多项理论工作被实验采用或证实。近年来,在《自然·物理》(Nature Physics)、《物理评论快报》(Physical Review Letters)、《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科学通报》(Science Bulletin)等国际期刊发表论文80余篇。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2021年)、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2016年),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青年学者项目(2016年);入选科技部 “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2017年)。担任中国物理学会咨询工作委员会委员、青年工作小组副主任等学术服务。

学生奖:方一奇

方一奇,2017级博士研究生。在导师刘运全教授指导下,在国际上率先开展了强时空结构光场驱动下原子多光子电离和高次谐波产生方面的理论和实验研究,通过引入结构光场的时空模式,为原子分子和强激光场的相互作用提供了新的自由度,揭示了光场的时空分布与强场物理过程的内在关联,并以此为基础进行了强场物理中光子角动量的测量、转换以及调控方面的研究。相关研究成果在国际期刊发表论文16篇,其中,以第一作者在《自然·光子学》(Nature Photonics)、《物理评论快报》(Physical Review Letters)、《光:科学与应用》(Light : Science & Applications)和《中国科学:物理学 力学 天文学》(Science China :Physics, Mechanics & Astronomy)等期刊发表科研论文7篇。获北京市三好学生、 北京大学优秀毕业生、北京大学校三好学生标兵、北京市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毕业生、国家奖学金、北京大学现代光学研究所所长奖学金、北京大学优秀科研奖、北京大学学术创新奖、第八届五校联盟博士生学术论坛优秀口头报告一等奖等多项荣誉和奖励。2019年,在第二十八届国际激光物理年(LPHYS'19)中作海报展示;2021年,先后在第十二届国际信息光学与光子学学术会议(CIOP)和第二十届全国基础光学与光物理学术讨论会中作口头报告。

相关阅读

王大珩光学奖是于1996年由著名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大珩先生出资在中国光学学会设立的基金,并得到了有关单位的大力支持和注资。该奖旨在促进我国光学科技事业的发展,激励我国从事光学与光学工程领域的中青年科技工作者与高校学生奋发向上,创新进取。

根据《王大珩光学奖条例》,经网络视频会议评审和无记名投票,本年度产生4名中青年科技人员获奖者和30名学生获奖者。自1996年以来,被授予该奖项的31名中青年科技人员、321名学生大多成长为在光学及相关领域引领科技创新的高层次科学家和冲击科技前沿的高素质生力军,数十人次入选国家级重要人才计划。物理学院现代光学研究所5位教师和18位研究生曾先后获此殊荣。

上一篇:新闻 | 纳光电子前沿科学中心王剑威研究员获2022年度亚太物理联合会-亚太理论物理中心“杨振宁奖”
下一篇:新闻 | 纳光电子前沿科学中心获三项《中国科学:物理学 力学 天文学》2021年度期刊贡献奖

关闭